Ⅰ. 足?跡
昆山第一中心小學是一所有著悠久歷史小學,前身系昆山縣乙種商業(yè)學校。自1915年創(chuàng)辦至今,經過幾代人同心奮斗,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為祖國為人民輸送了無數的優(yōu)秀人才,他們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,長城內外,有的名震華夏,有的享譽全球,為人類文明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。
建國前,"乙商"至"近民"(1915~1937)1915年3月,昆山地方人士王沂仲、王景虞、潘鳴鳳等納著名教育家王炎培、江問漁之建議,遵照民國初年《教育部高等小學令》和《教育部實業(yè)學校令》之規(guī)定,擇南街積谷倉為校址,創(chuàng)立"昆山縣乙種商業(yè)學校"。
1926年,輟商科,改為普通國民教育,校名為"昆山縣立第二高等小學校。"1927年秋,校名為"昆山縣立近民小學校",意乃授引南街一帶,舊稱"近民坊"。
1931年暑期,獲地方人士倡議,邀"上海仙霓社"來校義演《昆曲》,"傳"字輩凡都聘齊,地方票友閔采臣、張英閣、俞翰屏諸公登臺串演,盛況空前,盈款建教室2間、小禮堂1座。1992年部分"傳"字輩老先生來校后又并圈入校后荒墳墓,此時校舍面積擴至9畝,校貌大為改觀。
1978年,學校被確定為昆山縣三所重點小學之一。
1987年 10月,辦《昆曲》活動組,聘江蘇省戲曲學校昆山籍退休教師高慰伯執(zhí)教。12月,在協(xié)孚人造皮有限公司的資助下,隆重舉辦首屆"協(xié)孚藝術節(jié)"。是年,昆劇課本劇《海力布》在江蘇省兒童劇比賽中榮獲創(chuàng)作獎、導演獎、表演獎、攝像獎和組織獎,并由江蘇省選送參加"全國兒童劇評比",獲劇目一等獎,陳斌、張薇兩位小演員獲優(yōu)秀演員獎。學校大隊部被江蘇省少工委命名為"紅旗大隊"。
1993年春,成立"昆山近民業(yè)余藝術學校";課本劇《海力布》劇組應文化部邀請,晉京匯報演出,受到中央領導接見。
1994年原三中心輔導的廟燈完小、共青完小、趙厙完小分別劃歸一中心小學。
1994年5月,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和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來校視察。9月,由中央文化部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、中國戲劇家協(xié)會、中國昆劇研究會與浙江文化廳聯合舉辦"金秋曲會",小昆班演出的《牡丹亭·游園》獲一等獎。
2004年8月,小昆班參加全國少兒戲曲大賽,《長生殿·小宴》以9.864最高分居業(yè)余組全國第一名,獲金花狀元曲目。8月航模隊參加省航模比賽,獲金牌1枚,銀牌和銅牌各2枚,獲團體第一名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總分躍居第三名;乒乓隊獲昆山市小學生乒乓球比賽團體總分第一……
Ⅱ. 鑄?魂







Ⅲ.?形?象





Ⅳ.?景?觀







Ⅴ. 教室走廊



Ⅵ.?校史館





